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。分别是:周易、尚书、诗经、周礼、仪礼、礼记、春秋左传、春秋公羊传、春秋穀梁传、论语、孝经、尔雅、孟子。此《十三经注疏》为明嘉靖时期李元阳校勘元十行本并参考其它诸本加以补正刊刻,隆庆二年重修刊本,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。
“十三经”的确立有一个渐进的过程。最初儒家的经典为“六经”,就是孔子所说的“六经”,即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 其中的《乐》早在战国后期即已失传,所以汉武帝时只立了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易》《春秋》等五经博士。 由于汉朝统治者标榜“以孝治天下”,至东汉时,又在“五经”之外把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定为读书人必读之书,这样儒家的经典便扩大为“七经”了。到了唐朝,在国家官办学校的学习科目中以及科举考试项目中,又有“九经”之说。,这就是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易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公羊传》、《春秋穀梁传》、《春秋左氏传》等九部经书。 显然在“七经”、“九经”中,已经把古代阐述经义的一些《传》、《记》也包括到经的范围之内了。 在唐代,《论语》和《孝经》是要求所有读书人都要研读的,称之为“兼经”。 唐文宗年间(827—840年),朝廷下令把九经以及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尔雅》都刻在石碑上.,总共十二部书,称为“十二经”。这些经书刻石至今保存下来,就是有名的“开成石经”。在宋朝,理学家们把《孟子》也提高到经书的地位。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的科举考试中就包括《孟子》了。 从此儒家的经典便成了“十三经”。
随着儒家之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定于一尊,历代学者纷纷为诸经作注解。其中,汉朝及稍后的学者们做了大量的注释工作,人们称之为注或笺。 唐宋时期,由于时间久远,人们对汉代的注释也难于理解了。于是一些学者不仅注解经传的正文,而且对前人的旧注也进行解释和阐发,习惯上就称之为“疏”或“正义”。历代解释十三经的著作很多。南宋以前,注和疏本来都是单独成书的。南宋时始合刻在一起。南宋绍熙年间始有汇集唐宋之前最具权威性的“十三经”注、疏的合刊本,形成一整套经书及其注文,称为《十三经注疏》,后复有十行本。明嘉靖中有闽本,据十行本重刻;万历间有监本,据闽本重刻;崇祯时有毛氏汲古阁本,据监本重刻。但是明代的监本和汲古阁本,因辗转翻刻,讹谬百出。清初有武英殿本。清嘉庆中,著名学者阮元主持重刻《十三经注疏》。
“十三经”即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毛诗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左传》、《春秋公羊传》、《春秋穀梁传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尔雅》、《孟子》等十三种,因为历代将它们尊为儒家经典,故称为“经”。其成书年代各不相同,上自上古,下迄秦汉;其内容极其广泛,包括哲学、文学、历史、政治、经济、语言文字、伦理、民俗、地理、科技、典章制度等,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历史文献。
李元阳,字仁甫,号中溪,云南大理人,明朝政治人物、学者,同进士出身。 嘉靖五年中进士,初授翰林院庶吉士,后来因为仗义执言,受到同僚排挤,他因此借故归家赋闲。嘉靖十年复出,官授江阴县令,在任期间,外抗击“海寇”,内施惠政于人民。后升为户部主事,监察御史,再次因直言而被贬为荆州知府,政声显著。
注:此为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,末四册 (册174至册177)为日人补钞,全书经日人批点。框高 19.5 x 12.8厘米,九行二十一字,四周单边,白口无鱼尾,书口下有刻工:余伯環、余清、陸榮、陸文、張元隆等。
01、周易注疏
在线阅读:>>>十三经注疏.01.周易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>>>周易注疏.序
>>>周易注疏.周易正义
>>>周易注疏.周易畧例
02、尚书注疏
在线阅读:>>>十三经注疏.02.尚书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>>>尚书注疏.序
>>>尚书注疏.卷一至卷十
>>>尚书注疏.卷十一至卷二十
03、毛诗注疏
在线阅读:>>>十三经注疏.03.毛诗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>>>毛诗注疏.卷一至卷十
>>>毛诗注疏.卷十一至卷二十
04、周礼注疏
在线阅读:>>>十三经注疏.04.周礼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>>>周礼注疏.周礼正义序
>>>周礼注疏.卷一至卷二
>>>周礼注疏.卷三至卷四
>>>周礼注疏.卷五至卷六
>>>周礼注疏.卷七至卷八
>>>周礼注疏.卷九至卷十
>>>周礼注疏.卷十一至卷十二
>>>周礼注疏.卷十三至卷十四
>>>周礼注疏.卷十五至卷十六
>>>周礼注疏.卷十七至卷十八
05、仪礼注疏
在线阅读:>>>十三经注疏.05.仪礼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>>>仪礼注疏.序
>>>仪礼注疏.卷一
>>>仪礼注疏.卷四
>>>仪礼注疏.卷五
>>>仪礼注疏.卷六
>>>仪礼注疏.卷八
>>>仪礼注疏.卷九
>>>仪礼注疏.卷十一
>>>仪礼注疏.卷十二
>>>仪礼注疏.卷十三
>>>仪礼注疏.卷十四
>>>仪礼注疏.卷十五
>>>仪礼注疏.卷十六
06、礼记注疏
在线阅读:>>>十三经注疏.06.礼记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>>>礼记注疏.礼记正义.序
>>>礼记注疏.卷一至卷四
>>>礼记注疏.卷五至卷六
>>>礼记注疏.卷七至卷八
>>>礼记注疏.卷九至卷十
>>>礼记注疏.卷十一至卷十二
>>>礼记注疏.卷十三至卷十四
>>>礼记注疏.卷十五至卷十六
>>>礼记注疏.卷十七至卷十八
>>>礼记注疏.卷十九至卷二十
07、春秋左传注疏
在线阅读:>>>十三经注疏.07.春秋左传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>>>春秋左传注疏.春秋正义序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一至卷二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三至卷四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五至卷六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七至卷八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九至卷十
08、春秋公羊传注疏
在线阅读:>>>十三经注疏.08.春秋公羊传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>>>春秋公羊传注疏.序
09、春秋穀梁传注疏
在线阅读:>>>十三经注疏.09.春秋穀梁传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>>>春秋穀梁传注疏.序
10、论语注疏
在线阅读:>>>十三经注疏.10.论语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>>>论语注疏.解经序
>>>论语注疏.卷一至卷四
>>>论语注疏.卷五至卷六
>>>论语注疏.卷七至卷十
>>>论语注疏.卷十一至卷十三
>>>论语注疏.卷十四至卷十六
>>>论语注疏.卷十七至卷二十
11、孝经注疏
在线阅读:>>>十三经注疏.11.孝经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>>>孝经注疏.序
>>>孝经注疏.卷一至卷四
>>>孝经注疏.卷五至卷九
12、尔雅注疏
在线阅读:>>>十三经注疏.12.尔雅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>>>尔雅注疏.序
>>>尔雅注疏.卷一至卷二
>>>尔雅注疏.卷三至卷五
>>>尔雅注疏.卷六至卷八
>>>尔雅注疏.卷九至卷十一
13、孟子注疏
在线阅读:>>>十三经注疏.13.孟子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>>>孟子注疏.序
>>>孟子注疏.卷一至卷二
>>>孟子注疏.卷三至卷四
>>>孟子注疏.卷五至卷六
>>>孟子注疏.卷七至卷八
>>>孟子注疏.卷九
14、补脱
在线阅读:>>>十三经注疏.14.补脱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注:如需PDF高清数字版本可通过本站微云或书格下载(10G),在此感谢书格提供资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