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三经注疏

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。分别是:周易、尚书、诗经、周礼、仪礼、礼记、春秋左传、春秋公羊传、春秋穀梁传、论语、孝经、尔雅、孟子。此《十三经注疏》为明嘉靖时期李元阳校勘元十行本并参考其它诸本加以补正刊刻,隆庆二年重修刊本,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。


“十三经”的确立有一个渐进的过程。最初儒家的经典为“六经”,就是孔子所说的“六经”,即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 其中的《乐》早在战国后期即已失传,所以汉武帝时只立了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易》《春秋》等五经博士。 由于汉朝统治者标榜“以孝治天下”,至东汉时,又在“五经”之外把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定为读书人必读之书,这样儒家的经典便扩大为“七经”了。到了唐朝,在国家官办学校的学习科目中以及科举考试项目中,又有“九经”之说。,这就是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易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公羊传》、《春秋穀梁传》、《春秋左氏传》等九部经书。 显然在“七经”、“九经”中,已经把古代阐述经义的一些《传》、《记》也包括到经的范围之内了。 在唐代,《论语》和《孝经》是要求所有读书人都要研读的,称之为“兼经”。 唐文宗年间(827—840年),朝廷下令把九经以及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尔雅》都刻在石碑上.,总共十二部书,称为“十二经”。这些经书刻石至今保存下来,就是有名的“开成石经”。在宋朝,理学家们把《孟子》也提高到经书的地位。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的科举考试中就包括《孟子》了。 从此儒家的经典便成了“十三经”。


随着儒家之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定于一尊,历代学者纷纷为诸经作注解。其中,汉朝及稍后的学者们做了大量的注释工作,人们称之为注或笺。 唐宋时期,由于时间久远,人们对汉代的注释也难于理解了。于是一些学者不仅注解经传的正文,而且对前人的旧注也进行解释和阐发,习惯上就称之为“疏”或“正义”。历代解释十三经的著作很多。南宋以前,注和疏本来都是单独成书的。南宋时始合刻在一起。南宋绍熙年间始有汇集唐宋之前最具权威性的“十三经”注、疏的合刊本,形成一整套经书及其注文,称为《十三经注疏》,后复有十行本。明嘉靖中有闽本,据十行本重刻;万历间有监本,据闽本重刻;崇祯时有毛氏汲古阁本,据监本重刻。但是明代的监本和汲古阁本,因辗转翻刻,讹谬百出。清初有武英殿本。清嘉庆中,著名学者阮元主持重刻《十三经注疏》。


十三经注疏


十三经”即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毛诗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左传》、《春秋公羊传》、《春秋穀梁传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尔雅》、《孟子》等十三种,因为历代将它们尊为儒家经典,故称为“经”。其成书年代各不相同,上自上古,下迄秦汉;其内容极其广泛,包括哲学、文学、历史、政治、经济、语言文字、伦理、民俗、地理、科技、典章制度等,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历史文献。


李元阳,字仁甫,号中溪,云南大理人,明朝政治人物、学者,同进士出身。 嘉靖五年中进士,初授翰林院庶吉士,后来因为仗义执言,受到同僚排挤,他因此借故归家赋闲。嘉靖十年复出,官授江阴县令,在任期间,外抗击“海寇”,内施惠政于人民。后升为户部主事,监察御史,再次因直言而被贬为荆州知府,政声显著。


注:此为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,末四册 (册174至册177)为日人补钞,全书经日人批点。框高 19.5 x 12.8厘米,九行二十一字,四周单边,白口无鱼尾,书口下有刻工:余伯環、余清、陸榮、陸文、張元隆等。


01、周易注疏

十三经注疏


在线阅读>>>十三经注疏.01.周易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
>>>周易注疏.序

>>>周易注疏.周易正义

>>>周易注疏.周易兼义.卷一至卷四

>>>周易注疏.周易兼义.卷五至卷七

>>>周易注疏.周易畧例


02、尚书注疏

十三经注疏


在线阅读>>>十三经注疏.02.尚书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
>>>尚书注疏.序

>>>尚书注疏.卷一至卷十

>>>尚书注疏.卷十一至卷二十


03、毛诗注疏

十三经注疏


在线阅读>>>十三经注疏.03.毛诗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
>>>毛诗注疏.毛诗正义序.诗谱序

>>>毛诗注疏.卷一至卷十

>>>毛诗注疏.卷十一至卷二十


04、周礼注疏

十三经注疏


在线阅读>>>十三经注疏.04.周礼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
>>>周礼注疏.周礼正义序

>>>周礼注疏.卷一至卷二

>>>周礼注疏.卷三至卷四

>>>周礼注疏.卷五至卷六

>>>周礼注疏.卷七至卷八

>>>周礼注疏.卷九至卷十

>>>周礼注疏.卷十一至卷十二

>>>周礼注疏.卷十三至卷十四

>>>周礼注疏.卷十五至卷十六

>>>周礼注疏.卷十七至卷十八

>>>周礼注疏.卷十九至卷二十二

>>>周礼注疏.卷二十三至卷二十六

>>>周礼注疏.卷二十七至卷三十

>>>周礼注疏.卷三十一至卷三十四

>>>周礼注疏.卷三十五至卷四十

>>>周礼注疏.卷四十一至卷四十二


05、仪礼注疏

十三经注疏


在线阅读>>>十三经注疏.05.仪礼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
>>>仪礼注疏.序

>>>仪礼注疏.卷一

>>>仪礼注疏.卷四

>>>仪礼注疏.卷五

>>>仪礼注疏.卷六

>>>仪礼注疏.卷八

>>>仪礼注疏.卷九

>>>仪礼注疏.卷十一

>>>仪礼注疏.卷十二

>>>仪礼注疏.卷十三

>>>仪礼注疏.卷十四

>>>仪礼注疏.卷十五

>>>仪礼注疏.卷十六


06、礼记注疏

十三经注疏


在线阅读>>>十三经注疏.06.礼记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
>>>礼记注疏.礼记正义.序

>>>礼记注疏.卷一至卷四

>>>礼记注疏.卷五至卷六

>>>礼记注疏.卷七至卷八

>>>礼记注疏.卷九至卷十

>>>礼记注疏.卷十一至卷十二

>>>礼记注疏.卷十三至卷十四

>>>礼记注疏.卷十五至卷十六

>>>礼记注疏.卷十七至卷十八

>>>礼记注疏.卷十九至卷二十

>>>礼记注疏.卷二十一至卷十二

>>>礼记注疏.卷二十三至卷二十四

>>>礼记注疏.卷二十五至卷二十七

>>>礼记注疏.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一

>>>礼记注疏.卷三十二至卷三十四

>>>礼记注疏.卷三十五至卷三十六

>>>礼记注疏.卷三十七至卷三十九

>>>礼记注疏.卷四十至卷四十五

>>>礼记注疏.卷四十六至卷五十

>>>礼记注疏.卷五十一至卷五十四

>>>礼记注疏.卷五十五至卷六十

>>>礼记注疏.卷六十一至卷六十三


07、春秋左传注疏

十三经注疏


在线阅读>>>十三经注疏.07.春秋左传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
>>>春秋左传注疏.春秋正义序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一至卷二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三至卷四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五至卷六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七至卷八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九至卷十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十一至卷十二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十三至卷十四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十五至卷十六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十七至卷十八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十九至卷二十二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二十三至卷二十六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二十七至卷三十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三十一至卷三十四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三十五至卷四十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四十一至卷四十五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四十六至卷五十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五十一至卷五十五

>>>春秋左传注疏.卷五十六至卷六十


08、春秋公羊传注疏

十三经注疏


在线阅读>>>十三经注疏.08.春秋公羊传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
>>>春秋公羊传注疏.序

>>>春秋公羊传注疏.卷一至卷十

>>>春秋公羊传注疏.卷十一至卷二十二

>>>春秋公羊传注疏.卷二十三至卷二十八


09、春秋穀梁传注疏

十三经注疏


在线阅读>>>十三经注疏.09.春秋穀梁传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
>>>春秋穀梁传注疏.序

>>>春秋穀梁传注疏.卷一至卷四

>>>春秋穀梁传注疏.卷五至卷六

>>>春秋穀梁传注疏.卷七至卷八

>>>春秋穀梁传注疏.卷九至卷十二

>>>春秋穀梁传注疏.卷十三至卷十六

>>>春秋穀梁传注疏.卷十七至卷二十


10、论语注疏

十三经注疏


在线阅读>>>十三经注疏.10.论语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
>>>论语注疏.解经序

>>>论语注疏.卷一至卷四

>>>论语注疏.卷五至卷六

>>>论语注疏.卷七至卷十

>>>论语注疏.卷十一至卷十三

>>>论语注疏.卷十四至卷十六

>>>论语注疏.卷十七至卷二十


11、孝经注疏

十三经注疏


在线阅读>>>十三经注疏.11.孝经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
>>>孝经注疏.序

>>>孝经注疏.卷一至卷四

>>>孝经注疏.卷五至卷九


12、尔雅注疏

十三经注疏


在线阅读>>>十三经注疏.12.尔雅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
>>>尔雅注疏.序

>>>尔雅注疏.卷一至卷二

>>>尔雅注疏.卷三至卷五

>>>尔雅注疏.卷六至卷八

>>>尔雅注疏.卷九至卷十一


13、孟子注疏

十三经注疏


在线阅读>>>十三经注疏.13.孟子注疏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
>>>孟子注疏.序

>>>孟子注疏.卷一至卷二

>>>孟子注疏.卷三至卷四

>>>孟子注疏.卷五至卷六

>>>孟子注疏.卷七至卷八

>>>孟子注疏.卷九


14、补脱

十三经注疏


在线阅读>>>十三经注疏.14.补脱.明嘉靖时期李元阳福建刻.隆庆二年重修刊本


注:如需PDF高清数字版本可通过本站微云书格下载(10G),在此感谢书格提供资源。


标签:

热门阅读

  •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

   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

    系神仙传记类著作,撰者不详。全书共七卷,内搜集道、儒、释三教圣贤 ...

  • 推背图

    推背图

    中华预言书中最为著名的奇书之一,相传是唐朝贞观年间,两位预言大师 ...

  • 山海经

    山海经

    记载我国古代神话、地理、植物、动物、矿物、物产、宗教、医药、民俗 ...

  • 三才图会

    三才图会

    由明文献学家、藏书家王圻及其子王思义撰写的百科式图录类书。此书成 ...

  • 日寇暴行实录

    日寇暴行实录

    1938年7月,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编辑出版的《日寇暴 ...

  • 本草纲目

    本草纲目

    明李时珍撰,是中国历史上本草学集大成的著作。全书共五十二卷,附插 ...

  • 几何原本

    几何原本

    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一部数学著作。此本共十五卷,前六卷为 ...

  • 永乐大典.卷13872-13875.贲字

    永乐大典.卷13872-13875.贲字

    永乐大典.卷13872-13875.贲字.明嘉靖隆庆间内府重写本 ...

  • 武备志

    武备志

    为明朝茅元仪辑,全书共240卷,约200余万字,图738幅,是中 ...

  • 伏尼契手稿

    伏尼契手稿

    《Voynich manuscript》(伏尼契手稿)是一本内容 ...

  • 芥子园画传

    芥子园画传

    又称《芥子园画谱》,是清代绘画技法图谱,它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 ...

  • 金瓶梅词话

    金瓶梅词话

    是《金瓶梅》现存最早的版本系统,为明万历四十五年东吴弄珠客及欣欣 ...

  • 天工开物

    天工开物

   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,也是古代一部综合性 ...

  • 百鬼夜行绘卷

    百鬼夜行绘卷

    百鬼夜行绘卷是描绘“百鬼夜行”的绘卷物之总称。最著名的是真珠庵本 ...

  • 十三经注疏

    十三经注疏

   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。分别是:周易、尚书、诗经、 ...

  • 钦定协纪辨方书

    钦定协纪辨方书

    由清代允禄等奉敕编撰。协纪辨方是指协调和辨识人与天时、地利各方面 ...

  • 朱子全书

    朱子全书

    由清李光地等奉敕编。是书将朱熹文集、语录进行整理分为学、大学、论 ...

  • 正统道藏

    正统道藏

    《正统道藏》不失为一部具有不可取代性质的道藏,因为它和后来增补的 ...